http://opinions.sinchew-i.com/node/20169
2011-07-19 19:05
前陣子台灣爆發塑化劑風暴,由於塑化劑裡最主要的成份“鄰苯二甲酸二酯”(DEHP)這種成份有環境荷爾蒙的特性,會干擾到人的內分泌系統,造成男孩的性發育遲緩及將來不育,小孩則容易乳房早熟和有子宮腫瘤等。因此風暴發生時,衍生出另一個題目,就是台灣的人口問題。
有些父母指出,由於在懷孕期間吃了很多有塑化劑的食品,小孩出生後,又給小孩吃了許多含有塑化劑的營養劑,因此擔心自己的小孩將來會不孕,斷了他們家的後代。有醫界人士表示,塑化劑用了二、三十年,可能就是台灣人口出現負成長的原因之一。塑化劑這個炸彈,已衍生出台灣生育率偏低,新生嬰兒無法彌補老年人口減少,使得台灣人口的絕對數量日益降低,就長期而言,會造成台灣的滅種!
將塑化劑問題無限上綱到“滅種亡台”這種說法,或許有點誇大。不過自塑化劑之後,台灣人無疑對人口問題變得更加警覺。
“人口老化”及“少子化”是一個問題的兩面。當年輕人口無法增加,人口自然會趨於老化,新生人口無法增加,當然起因於少子。
台灣大學名譽教授呂鴻基表示,據他和婦產科醫師的瞭解推估,現在台灣1年平均有30萬到50萬個胎兒被拿掉。官方正式數據雖沒有30萬到50萬那麼多,而是23萬,但台灣的地下墮胎相當普遍,如果也加進去,縱使沒有50萬,至少當有30萬。現在遲婚、不婚,和不願懷孕相當普遍,再加上如此大量的墮胎,新生人口快速減少,怪不得人口有負成長之虞。在以前,新生兒童明顯增加的時代,婦產科醫院、照顧兒童的安親班和幼稚園都蓬勃發展,兒童產業也欣欣向榮。而今這些全都日趨蕭條,人口持續降低,在可見的未來,小學、中學和大學也必然過剩。
新生嬰兒日益減少的原因很多,塑化劑可能是原因之一,社會上不婚、晚婚、拒絕懷孕,縱使懷孕也要拿掉,這些都是社會經濟的原因,現在女性進入職場,在工作壓力下耽誤了結婚生產的時間,這也是高齡產婦愈來愈多的原因;此外社會所得差距日益擴大,育兒成本增加的速度超過所得成長的速度,許多人都預估到未來一代必然會更加受苦,生育又有甚麼意義?人生短暫,只管自己,管不到下一代,這種心情早已瀰漫。這都強化了“少子化”的趨勢。
由於沒有新生人口出來彌補,人口老化當然日益嚴重。在人口學上,15歲到65歲被定為生產人口,65歲以上則被定為非生產人口,需要被扶養,這兩種人口的比例稱為“扶老比”,台灣現在的扶老比為7比1,11年後將成為4比1,再11年後將成為2比1。屆時這將成為一種不可能維持的體制,只得用赤字預算來挹注老人的醫療及福利支出,但今天的台灣,估計它的財政債務已相當於一年GDP,將來幾乎不再有舉債空間,如何為超高齡社會的到來預估準備,的確成了比政治更可怕的難題。
“少子化”及“人口老化”是近代新興的課題,在亞洲方面,日本是第一個碰到這些問題的國家。日本國力衰退,社會價值空洞,國家財政早已難以為繼,企業也早已沒有競爭力,這都和“少子化”及“人口老化”有密切關係,而台灣在經濟上並沒有日本那麼多籌碼,再過20年左右,當人口總量減少,工作人口擔不起老年人口的花費,屆時整個社會即難免出現天驚地變的巨大變化。
2006年,德國學者荀馬赫(Frank Schirrmacher)率先提出“少子化”的議題,對全球造成極大衝擊,新生嬰兒減少,社會急速老化,經濟問題和社會問題必將崛起。這個問題目前已迎面撲來,有學者指出,將來在亞洲,中國大陸的這個問題也將很快發生。新生人口降低造成的“少子化”,以及人口上的無法新陳代謝,荀馬赫表示,新生兒童供給的不足,“比石油的匱乏更激烈,更絕望”,這個問題,我們看日本的停滯都可知道它嚴重的程度了!
【熱點新聞:台灣塑化劑風波】
(星洲日報/言路‧作者:南方朔‧台灣著名時事評論人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