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dnesday, July 20, 2011

王健壯‧英國也出了一個伍華德

http://opinions.sinchew-i.com/node/20155

2011-07-18 19:07
35年前,剛從牛津大學畢業的戴維斯(Nick Davies)本來計劃到拉丁美洲去打游擊搞革命,想要以推翻獨裁政權當作他的人生志業;但好萊塢的一部電影卻改變了他的決定,也改變了他的一生。
這部電影就是All the President’s Men(大陰謀),兩位《華盛頓郵報》記者因為揭發水門醜聞,最後逼得尼遜總統辭職下台;戴維斯在多年後回憶說:“原來要扳倒一個政府,並不一定非要跑到墨西哥或者學西班牙文”,筆桿子也可以推翻政權。
戴維斯於是決定放棄浪漫的革命夢,選擇當記者。35年的新聞生涯,不但讓他贏得了“英國現存最偉大調查記者”的稱號,許多人更因為他揭發《世界新聞報》的竊聽醜聞,形容他是英國版的伍華德與伯恩斯坦;當年他的偶像扳倒了一個總統,戴維斯現在也扳倒了一家報紙,甚至很可能扳倒一個媒體帝國。
戴維斯揭發竊聽醜聞,跟伍華德等人揭發水門醜聞,確有許多相像之處。水門案剛爆發時,華府記者都以闖空門的竊案新聞視之,祇有《華郵》持續追蹤報導,也祇有伍華德與伯恩斯坦認為其中必有蹊蹺。但更重要的是,如果他們不是在自由派的《華郵》當記者,如果沒有報社老闆與總編輯的信任與支持,水門醜聞很可能早就以懸案草草收場。
戴維斯像伍華德一樣幸運,也是因為在中間偏左的《衛報》當記者,也有一位一直支持他的總編輯羅斯布瑞吉(Alan Rusbridger),才讓他在5年調查採訪期間,不受政治壓力、梅鐸集團威嚇與同業抵制的影響,最後終於像剝洋蔥一樣,一層一層揭發了竊聽醜聞內幕。
另一點相像的是,《華郵》報導水門醜聞時是孤軍奮戰,其他媒體並未跟進,連《紐約時報》最初也不重視;同業對水門案的冷漠,曾讓《華郵》老闆也忍不住質疑:“如果這條新聞真像你們講的那麼天大地大,其他媒體都跑到哪去了?”
戴維斯的處境也一樣,艦隊街同業除《衛報》的姊妹報《觀察家報》與《獨立報》偶有聲援外,其他媒體不但“安靜得像墳墓一樣”,還動輒引述反《衛報》人士的話來打擊《衛報》。
而且,英國是全世界最大的小報王國,每家報紙幾乎都有竊聽電話、雇用偵探與賄賂警察的前科,艦隊街因此一向有“狗不咬狗”的傳統,狗如果咬狗,結果必然是傷人也傷己。更何況,艦隊街早已被梅鐸帝國攻陷,除了《衛報》,誰敢像大衛一樣挑戰巨人歌利亞?
《衛報》雖是英國最有影響力的質報,但發行量祇有二、三十萬份,大約是《世界新聞報》的十分之一:也因為報份少到尚不及《世界新聞》的尾數,在《衛報》追蹤竊聽醜聞那幾年,不但梅鐸集團不以為意,連西敏寺的政客也冷漠以對,直到戴維斯日前揭發《世界新聞報》冷血竊聽被謀殺少女的手機簡訊後,20多萬份的《衛報》才終於擊垮了兩百多萬份的《世界新聞報》,艦隊街的同業紛紛驚醒跟進,西敏寺政客也找回了他們的脊椎骨,不分朝野集體譴責讓他們恐懼多年的梅鐸老大哥。
更諷刺的是,戴維斯雖然沒得到英國同業的聲援,卻在他調查陷入低潮時,意外得到了來自大西洋對岸同業的聲援。《紐時》在竊聽醜聞爆發後,派了3位記者到倫敦跨洋採訪,並在去年底揭發卡梅倫首相的親信庫爾森(Andy Coulson),在他當《世界新聞報》總編輯任內,知悉並且授權竊聽電話,才讓竊聽從媒體醜聞向上發展成政治醜聞,也逼得一直保持沉默的卡梅倫不得不公開坦承錯誤,並且下令徹查。
“真實比虛構更離奇”,馬可吐溫講的這句話在水門醜聞中得到印證,在竊聽醜聞中更是如此。可以預料的是,戴維斯與《衛報》的故事,也會像伍華德與《華郵》的故事一樣,將來會出書也會搬上銀幕;水門醜聞改寫了美國政治史與新聞史,竊聽醜聞對英國當然也會有同樣的效果。
但伍華德曾經啟發過像戴維斯那樣的年輕人,在報業蕭條的年代中,有哪個年輕人會在看完戴維斯的故事後,也做出像他當年一樣的抉擇?
【熱點新聞:英報竊聽風暴】
(星洲日報/言路‧作者:王健壯‧台灣資深報人)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